【液化石油气】餐饮业离不了的帮手

发布日期:2022-06-22 浏览次数:1006


人类从懂得用火延续至今,燃料的应用经历了植物燃料、固体燃料、液体燃料、气体燃料四个阶段。气体燃料的发展则又明显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随着工业技术的进步而进步,并不断向高层次发展。从煤气的供应开始,过渡到液化石油气,最终实现天然气大管网供气是世界性气体燃料的发展途径。

 

从1792年英国机械工程师威廉麦达克在伯明翰实验室里用煤绝热干馏发现煤气之后,人类便进入了使用煤气的新纪元。这个煤气之父-威廉麦达克把产生出来的煤气用铜管引致康威尔住地,成功地用来点灯,照亮了自己的家,这是气体燃料的开端。



液化石油气主要来源于油田伴生气和炼厂气的回收气。由于分装容易、供应灵活,方便推广应用。1895年美国多列克用石油井架钻取石油获得成功,实施优化工业开始发展,人类开始从石油加工业中获得液化石油气;并于1902年开始了液化石油气的供应工作。当时用于装液化石油气的汽车槽车之罐体全部采用钉铆制。从1908年起, 德国、法国、意大利、罗马尼亚、苏联等欧洲国家相继使用液化石油气。

 

日本从1952年起开始采用液化石油气取代木炭、木材、煤和煤制气,成为家庭

生活的主要燃料,到1964年,由于都市近郊用户骤增,液化石油气事业者发展出一种既安全又方便的供气方式-以简易配管的形式进行供气(我们称之为瓶组供气)。

 

1962年,香港(英荷)亮牌石油公司把液化石油气引入香港,并以瓶装供应的形式为香港居民提供服务。 为进一步发展高层住户的安全供气服务,从1972年开始,在一些人口集中的生活小区开展了配管供应服务,那就是我们所说的小区中央管道供气系统,一般在5000至10000户。

 

1965年,中国第一座液化石油气灌装厂在北京西郊建成投产,开始向北京市民供应瓶装液化石油气。尽管广东茂名石油化工公司炼油厂在1963年就建成投产,但未能充分回收利用液化石油气,直到1976年才开始以3633吨/年的数量当成高档商品向广东部分城市部分居民供应。1978年广州石油化工总厂建成投产,广东居民液化石油气供应量提高到11 540吨/年。1979年深圳建市之初,香港商人纷纷来深圳投资设厂,香港大中行捷足先登来到深圳建立储罐站,从香港引入国外液化石油气,一车一车地从香港输入深圳。

 

1982年3月,深圳市煤气公司成立,开展了瓶装液化石油气的供气服务,从广东茂名、湖南长岭炼油厂购进液化石油气供应市民;1982年8月,深圳市液化石油气管理公司成立,开展向高层楼宇住户提供管道供气的服务,在深圳地区开展了具有规模性的、系统性的小区集中供液化石油气。1987年深圳公司也试探性地从香港进口国外气2750吨,到1990年达到6.9万吨,1993年广东供气量98.6万吨,其中进口气61.5万吨,占供气总量的62.4%。1995年总供气量195.68万吨,其中进口气166.33万吨,占供气总量的85%,国产气只有29.35万吨。1988年3月,深圳华南液化气船务公司的“安龙号”液化气船首航深圳至江苏镇海,开始了国内船海运液化石油气的业务;1989年2月,“泰龙号”液化气船开往国际航线, 驶进菲律宾八大岸冷冻液化气储存基地,开始在中国公海远洋运输液化石油气,接着又开往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地运输液化石油气。

 

其后,为了缩短运输距离,减少船运周期,将液化石油气从低温常压船过驳到常温全压船进行销售活动的“海上浮仓”出现了-1992年11月,日本岩谷公司在珠海桂山列岛附近的海面上停泊了一条4万吨级的世界天空号大型低温常压液化气船。这种临时性的、过渡性的“海上浮仓”过驳作业,不久又被固定的陆上冷冻液化石油气库取代。

 

风险揭示:本文内容来源于中国期货业协会的《能化期货》,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期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